当前位置:首页  沂蒙精神

斗争精神是沂蒙精神的重要内容

发布时间:2023-11-23作者:来源:临沂大学(新门户)供稿审核:浏览次数:1004

斗争精神是沂蒙精神的重要内容

以“党群同心、军民情深、水乳交融、生死与共”为主要内容的沂蒙精神,是在党中央领导下由山东党政军民共同铸就的先进思想形态和精神力量。沂蒙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伟大建党精神在齐鲁大地的成功实践,是中国共产党人斗争精神的具体写照。斗争不仅意味着矛盾冲突,还意味着顽强奋斗。在战争年代,斗争意味着有牺牲,共产党人坚持冲锋在前,义无反顾;在和平年代,斗争意味着付出,共产党人坚持实干苦干,自强不息。新时代传承和弘扬沂蒙精神,要深刻把握沂蒙精神所蕴含的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价值意蕴,赓续红色血脉,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以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战略气度和战略举措,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取得新胜利。

勇于革命、敢于斗争源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和中华民族的优秀基因,是中国共产党与生俱来的优秀品质和百余年奋斗的宝贵历史经验。马克思主义既具有严格的科学性,又具有鲜明的革命性。马克思主义在无产阶级革命斗争需要中产生,又在跌宕起伏的革命斗争实践中发展,因其彻底的革命性斗争性和大无畏奋斗精神而呈现出鲜明的理论品格。中华民族历来是一个有着浓厚忧患意识,自强不息、不屈不挠、勇于抗争、敢于牺牲的伟大民族。在历史上,中华民族经受了太多的苦难和坎坷,塑造了在大灾大难面前临危不惧、迎难而上、愈挫愈勇的韧性品格。中国共产党人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和斗争性,又赓续了中华民族不怕牺牲、勇于抗争的民族品格,在长期斗争中成长和壮大起来,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各个时期始终保持了进行伟大斗争的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不断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使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斗争精神包含着英勇抗敌、不怕牺牲的大无畏革命因子。山东人民富有革命传统,素以不畏强暴、敢于斗争闻名于世。革命战争时期,山东党政军民团结一心、不畏强敌、敢于斗争、敢于胜利,与日本侵略者和国民党反动派展开激烈搏斗。据山东省民政厅数据统计,山东登记在册的烈士共有30.1万人,占全国的11.5%。这生动诠释了山东军民不畏强敌、不怕牺牲、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品质。临沂市莒南县板泉镇渊子崖村渊子崖抗日纪念塔上刻着的“云山苍苍,沭水泱泱,烈士之风,山高水长”碑文,是80年前渊子崖保卫战最真实的记录。村民用土枪、土炮、大刀和铁叉等与装备精良的日伪军拼杀,以牺牲147人的代价歼敌121人,成为农民自发组织的最悲壮、最具民族不屈精神的浴血保卫战。在沂蒙大地先后发生了4000多场大小战斗,当时沂蒙根据地420万人,有120多万人拥军支前,21.4万人参军参战,10.5万名革命烈士献出宝贵生命。正是有了这样的英勇气概和斗争精神,才驱逐了侵略者,打倒了反动派。回顾新中国史,无论面对何种艰难险阻,山东人民从来没有低过头,都是“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

斗争精神还包含着苦干实干、勇闯新路、艰苦奋斗的政治品格。顽强拼搏、艰苦奋斗,是沂蒙人民的风骨和鲜明品格。沂蒙人民为了解决生存和发展问题,敢为人先、大胆探索、敢闯新路,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积淀形成了不屈不挠之奋斗精神。新中国成立后,沂蒙人民秉持中华民族优秀品质和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乐观主义精神,面对一穷二白的基础困境,克服重重困难,以饱满的热情建设新家园。20世纪50年代涌现出了王家坊前、高家柳沟、厉家寨三个全国先进典型。王家坊前自力更生,发动社员投资,解决合作社生产资金不足的困难。高家柳沟创新性开展记工学习班,推动了农村的扫盲工作进程,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合作化进程。厉家寨创造了“三合一”梯田,打造了治理水土流失的样板,毛泽东同志亲自批示,“愚公移山,改造中国,厉家寨是一个好例”。在厉家寨人民艰苦创业精神鼓舞和激励下,沂蒙大地展开了大规模的整山治水运动。20世纪60年代,沂蒙地区成为全国知名的两个农业先进地区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沂蒙人民改革创新、开拓奋进,到1995年底,一举在全国18个连片扶贫地区中率先实现整体脱贫,基本上解决了温饱问题。沂蒙人民脚踏实地、勇于开拓、善于创新、积极进取,谱写了革命老区走在前列、干在实处的新篇章。

党的十八大以来,沂蒙人民在党的正确领导下,传承弘扬沂蒙精神,以敢于战胜一切困难、不被任何困难所压倒的拼搏意志,立足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深刻认识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创新创业创优、争先领先率先,努力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继续发扬革命精神,强调要以伟大的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的社会革命。党的二十大报告号召全党同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强调要坚持和发扬斗争精神。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沂蒙人民不畏艰险、敢于斗争的鲜明品格,依然激励着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勇于克服一切困难;依然激励着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以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和敢于斗争的坚强意志,义无反顾进行新的伟大斗争,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目标迈进!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凝聚力建设的百年历程及经验研究”(21BDJ034)阶段性成果)

(作者系临沂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赵长芬)

来源:20231120日 《中国社会科学报》第08

附原文链接:https://epaper.csstoday.net/epaper/read.do?m=i&iid=6701&eid=47853&sid=221349&idate=12_2023-11-20